神七船箭塔運至發射區
58.3米高組合體垂直行駛一小時 已進入最后的發射準備階段
據新華社電 20日15時15分,神七載人飛船、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順利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標志著神七任務已進入最后的發射準備階段。
飛船、火箭、逃逸塔在完成技術區所有準備工作后,于9月18日吊裝對接構成一個完整的組合體,參試各系統具備了垂直轉運的條件。14時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廠房6扇提拉大門已全部打開,58.3米高的船箭塔組合體巍然矗立。 隨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一聲“出發”令下,載著船箭塔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在電源車的驅動下,沿著一條長1500米、寬20米的無縫焊接重型鋼軌,緩緩駛向發射工位。
活動發射平臺以28米/分的速度行駛,要求轉運風速不能超過10米/秒,發射中心20余名氣象人員一直在現場“保駕”。經過1個多小時的行駛,船箭塔組合體安全運抵發射架,活動發射平臺自動對中鎖定。(徐壯志 李宣良 王艷梅)
直升機群搭建急救平臺
晨報訊 (記者 劉墨非 通訊員 徐青)目前,擔任“神七”主著陸場醫療救護保障任務的來自306醫院的醫療隊已進入臨戰狀態,這支由16位頂尖專家組成的醫療救護隊,正在飛船主著陸場附近進行針對性的醫療救護演練。據參與演練的專家透露,此次“神七”主著陸場的搜救及醫療保障工作,將主要依靠直升機群組成的空中平臺完成,而“神五”、“神六”時的地面平臺將不再采用。
今年執行搜救、醫療任務將使用多架直升機,醫療救護隊將使用3架,另有一架直升機將執行醫監醫保任務。所有飛機上都將裝備信息共享系統,無論哪方發現著陸飛船,都可以迅速通過系統通報給所有搜救人員,可以保證大家第一時間趕到著陸點所在區域。而執行“神七”搜救和醫療任務的直升機,與之前相比要更舒適,設備更先進,而且在醫療設備的安置上更為合理。
航天員配血下周一完成
晨報訊(記者 劉墨非 通訊員 徐青)記者了解到,主著陸場的醫療救護保障工作主要是由醫監醫保系統和醫療救護隊組成。如果飛船著陸后,航天員沒有受傷,那么將由醫監醫保系統負責檢查航天員的各項生理指標,而一旦出現受傷情況,將由306醫院專家組成的醫療救護隊直接在現場參與救治。
9月22日,在“神七”升空前,306醫院將完成航天員配血工作,進入待命狀態,隨時準備攜帶配制好的血液出發。該院檢驗輸血科副主任王嶸介紹,為航天員配血,主要目的是一旦航天員著陸后需要輸血時,可以馬上輸入最適合自己的血液。
5艘遠望號船布陣海上
據新華社電(記者 梅世雄 吳登峰 王玉山)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5艘遠望號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一號、二號、三號、五號和六號測量船,19日順利抵達太平洋、大西洋預定海域,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海上測控任務。
“5艘航天遠洋測量船計劃累計跟蹤測控神舟七號飛船62個弧段,約占地面整個測控覆蓋率的43%。”隨遠望六號出海的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主任簡仕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這是中國航天遠洋測控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行動。
觀看神七發射項目暫停
據新華社電(記者 李曼曼)“神七”發射在即,記者從甘肅省酒泉市旅游局了解到,酒泉市已暫停所有關于觀看神舟七號發射的旅游項目,具體恢復日期要等到“神七”發射后再確定。
據了解,甘肅省旅游局在9月初接到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社會服務部通知,明確要求在今年神舟七號發射期間,不允許旅行社組團進入基地現場觀看發射,參觀僅限于基地邀請人員。酒泉市旅游局隨后電話通知了駐甘旅行社,暫停任何參觀航天城及觀看“神七”發射的旅游項目及廣告宣傳。
新聞鏈接
長征火箭已成功發射108次
送神舟七號飛船升空的任務,將由長征火箭家族中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完成。繼1996年10月以來,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66次發射成功,累計成功發射108次。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有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和長征四號四大系列,共12個型號。火箭近地軌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分別達到12噸和5.2噸,可用于發射多種軌道的不同衛星,入軌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將把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的長征二號F型火箭,是我國目前唯一用于發射載人飛船的火箭。據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