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王斯報道 2日有媒體透露,原定10月發射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將提前至9月底升空,但隨后該消息被總裝備部宣傳處否認。 盡管如此,“中國航天員歷史性的一步”還是引發了諸多國外媒體的關注和熱議。
法新社、路透社等西方主流媒體2日都以《中國計劃在九月第三次發射載人航天飛船》為題報道說,“神七”計劃將于9月底發射升空,這一日期是在北京殘奧會結束(9月17日)和中國國慶節來臨之間,因為"神七"的最佳發射窗口將在10月1日前出現。
諸多媒體都把報道重點放在“中國航天員的太空行走”上。《印度教徒報》在報道中說,中國宇航員將邁他們的“太空第一步”。報道認為,中國的太空計劃是“雄心勃勃”的,中國還計劃研制新一代的運載火箭,將體積更大的衛星送上太空。《印度時報》文章也表示,自中國于2003年成功向太空輸送“第一人”楊利偉后,中國就成為了美國和前蘇聯之后第三個成功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與此同時,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則援引香港媒體的報道稱,"神七"飛行任務實驗大隊大隊長袁家軍表示,由于"神七"太空人將承擔之前中國尚無試驗過的出艙行走,和前兩次發射載人飛船相比,"神七"的挑戰最大。
隨著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進步,國際上對中國太空計劃的評論也越來越多。美國宇航局(NASA)就曾在今年6月發表預測稱,中國將在2017年或2018年實現登月,并稱“如果中國繼續推進他們已在進行的項目,那么可以在兩三年內擊敗美國,在美國之前實現登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