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類來說,浩瀚宇宙意味著神秘與未知,但我們又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古代先賢有著名的“天問”存世。而今“神舟”飛天,“嫦娥”登月,則可看作是今人探究天際秘密的“問天”之舉。
當今世界,科技日新月異,隨著人類視野日趨寬廣,未知世界也隨之擴展。 這不但沒有終結我們的求知欲,反而激發出更為廣泛的好奇心!版隙鹨惶枴碧皆鲁晒,標志中國躋身國際深空探測行列。“神七”走向太空,更是承載了民族期待、家國夢想和豐富的象征意義。除此之外,“神七”還給我們很多民生方面的啟示。
例如,酒泉衛星發射場系統副總設計師鄭永煌有個比喻,神六若是桑塔納,神七就是寶馬。這是就宇航員乘飛船太空作業的舒適性而言的。
可以說,顧及宇航員的舒適性,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科學態度。對于講究高度精密嚴謹的太空作業來說,宇航員的任何身體不適,都可能影響作業的質量和精準性。所以不斷改進飛船的舒適性,既保證了航天員操作舒適,又很好地增進了作業效率和質量。這種做法,不也值得學習借鑒嗎?
這是神七給我們的民生啟示,也折射出中國航天以人為本、體恤民生的發展理念。
而且,載人航天還將在醫學、制藥、航空等諸多領域帶來不可限量的商機?臻g技術的發展,也會為中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助力。最終民眾也將從中分享各項發展成果,實現反哺于民、還利于民。這也是航天夢想照進民生現實的例證。
近年來,每逢重大的航天活動,都會進行直播,這對民眾也是一次科普教育,能喚起人們對科學的敬仰,提升國民科學素養。以全人類的名義,我們前行于航天征途,而人類的共同進步,正是最大的民生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