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
專機載著中國國際救援隊總共飛行20個小時,從北京到加拿大城市溫哥華,再從溫哥華到海地首都太子港。
專機上有三名特殊“乘客”,分別是搜救犬“希望”、“nono”和“賽虎”。這三個小家伙十分招人喜歡。空姐挨個跑過來與它們玩,合影留念。“希望”個頭很大,喜歡咬東西,把礦泉水瓶子咬得稀巴爛。
在溫哥華停留時,因為沒有加拿大簽證,救援隊成員不得下飛機。經過機組人員爭取,加拿大移民局工作人員同意三條搜救犬由三位主人帶著下飛機,去機場溜一圈,“上廁所”。
一行新華社記者在專機上3次開會,主要介紹海地的情況,分配下抵達目的地后的任務。據外交部同志介紹,海地治安環境差,個人持槍普遍。不少當地人不喜歡成為拍照對象。所以,作為攝影記者,工作環境會相當惡劣。下飛機后,我們將兵分兩路,一路去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營地安營扎寨,另外一路直接去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聯海團)總部大樓,報道搜救工作。
飛機降落時,挑一個靠窗的位置,想看看地面是什么情況。抵達時是凌晨,外面一片漆黑。飛機降得更低時,可以看到倒塌的樓房,還有依稀的燈光,以為太子港供電已經恢復。實際上,幾天后才發現,供電全靠自備發電機。
下了飛機,跟隨一支隊伍,直接趕赴聯海團總部大樓。
路上,看到眾多災民露宿在馬路中間的綠色隔離帶上。車隊行進對正在休息的人沒有什么影響。還有很多人無心睡眠,呆呆地坐在馬路中間,望著車隊開過。雖然是深夜,應該是熟睡的時候,卻另外還有不少人走在路上,手里拎著塑料袋,那里面可能是他們的全部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