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量增長3.7倍 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而且支撐工業化進程

2007年10月16日,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新水橋村村民劉紅艷正在自家院子里掰玉米粒(資料照片)。經過60年的努力,中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2008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5.29億噸,糧食自給率高達95%。新華社發
民以食為天,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糧食問題、農業生產始終是頭等大事。2008年我國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長3.7倍,達到52871萬噸;豬牛羊肉類產量達到5337萬噸,而1952年只有339萬噸。
我國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全國有效灌溉面積由1952年的1996萬公頃擴大到2008年的58472萬公頃,農機總動力由18萬千瓦增加到82190萬千瓦。
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我國農產品供給不僅解決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還為加快工業化進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粗鋼年產從16萬噸到5億噸 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
工業是現代化的脊梁。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新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不僅解決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問題,而且還使我國逐漸成為一個世界制造業大國。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成倍增長。2008年與1949年相比,我國粗鋼產量由16萬噸增長到50092萬噸,紗產量由32.7萬噸增加到2149萬噸。我國由一個只能制造初級工業產品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根據聯合國資料,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額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