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博”商機兩岸及港澳共同把握
世博會184天,一碗半筋半肉、飄著番茄香的臺灣“老董”牛肉面,在世博園“中華美食街”征服了眾多中外食客的味蕾。早在2009年就醞釀這場“上海世博之旅”的“老董”牛肉面董事長劉正雄感慨:“世博會給了我一個難得的機遇!
如今,世博會謝幕,“老董”在上海的生意已“生根開花”。位于上海鬧市區靜安寺商圈的臺灣“老董”牛肉面店已開張。
世博會上,人們還看到統一星巴克、康師傅、元祖食品、克莉斯汀、真鍋咖啡、仙蹤林、85度C等知名臺商餐飲品牌,而在徽章、箱包等世博特許產品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臺商制造”。
短短184天的經營,可能對臺商的事業發展而言只是一瞬,但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看好“后世博”的新機遇。
“世博會對兩岸經濟發展的輻射效應,不僅局限于特色餐飲,ECFA生效后,在高新產品研發、文化創意、金融、物流等領域都將顯現誘人的機遇!鄙虾F謻|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分析。
“對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而言,上海世博會成為一座前所未有的‘橋梁’,184天內,借助世博會的平臺,我們與大陸31個省區市、各行業的領軍企業,建立起長久的聯系,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迸_北世界貿易中心董事長王志剛說。
時下,世博會中國館的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正在香港掀起觀賞熱潮,臺灣和澳門的相關人士也對邀請多媒體版《清明上河圖》赴臺赴澳展覽表現出濃厚興趣。“后世博”效應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文化傳播方面,都將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