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寧:廣州籌辦亞運嘗到了“甜頭”
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來沒想過廣州亞運要超過北京奧運和上海世博,只是想廣州人民能夠得到更多的實惠。光是亞運籌備,廣州人民就實實在在從中嘗到了“甜頭”,且“甜頭”不小。
記者提問:有人說,廣州亞運在舉辦時機上頗有些尷尬,稍近有北京奧運,更近有上海世博,您是怎么認為?眼下,您心中有怎樣一本“亞運賬”?
張廣寧對此表示,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三大國際盛會在舉辦時間上如此相近,被拿來作比較,一點都不奇怪。沒關系,就是這樣來比,廣州還是感到很光榮。我們從來沒想過廣州亞運要超過北京奧運和上海世博,我們只是想,通過籌辦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廣州人民能夠得到更多的實惠,廣州城市能夠全面加快轉入科學發展軌道,城市空間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面貌得到進一步改善,城市文明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事實上,這個效果已經在逐步顯現。光是亞運籌備,廣州人民就實實在在從中嘗到了“甜頭”,且“甜頭”不小!何況,有觀察家稱贊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三大國際盛會連辦,客觀上形成了“中國年”態勢。
張廣寧說,關于“亞運賬”,我們匡算了一下,廣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運行資金預算約為73億元人民幣,場館建設和維護資金預算為63億元人民幣,合計136億元人民幣。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是為辦亞運而辦亞運,而是抓住籌辦亞運的機遇補上城市建設的歷史欠賬。通過籌辦亞運,廣州的城市建設加快了5至10年,換句話說,廣州市民提早5至10年享受到了城市建設現代化的成果。與此同時,亞運對廣州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拉動作用。
張廣寧說,后面要算的“亞運賬”更是大賬。可能亞運的影響力比不上奧運、世博,但我們成功地把“辦賽事和辦城市”結合起來,最大程度地挖掘了亞運會對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潛能。(記者 姚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