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是9月,往年此時,準備享受“十一”黃金周的大陸游客已預訂好墾丁的飯店、民宿,房間早早排滿,但今年還有三至五成空房。阿里山腳下的嘉義訂房情形更加慘淡,有業者預估可能只剩往年的一成。有業者分析,不但觀光業本身,周邊蔬果農產、餐飲業等都將被波及。田一修認為,臺觀光業背后有100萬個家庭,若100萬人被資遣,半年內的薪水將是臺當局的負擔,若還找不到工作將導致稅金減少、失業率提升,“這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會衍生為政治問題”。
對此,臺當局立法機構國民黨團副書記長李彥秀直言,開放更多的貸款不足以搶救臺灣經濟,大陸游客不來最大的問題還是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有臺媒指出,蔡英文上任百日以來,先把兩岸關系搞僵了,接著又提出所謂的“新南向政策”。據報道,還有68個臺灣民間團體醞釀為生計站出來,抗議臺當局施政不力。
“陸客不來旅游,連陸生也不愿到臺灣讀書了。”上周,臺灣各高校陸續開學,但臺媒發現,臺灣某些大學的陸生人數首次出現下滑。島內媒體人王彩鸝認為,兩岸關系充滿變數,陸生揣測臺灣社會將變得較不友善,赴臺讀書的意愿降低。
不僅如此,陸資進島、臺企“登陸”也同樣困難重重。據臺灣《旺報》報道,臺灣的面板、DRAM產業曾與韓國并肩競爭,但在民進黨的極力反對下,開放面板西進及陸資參股一拖再拖。這期間,韓國的三星、LG趁勢大力追擊,在大陸各地布局設廠。如今,臺灣電子業錯過了發展黃金期,失去主動權,只能處于被動應對的局面。為破困局,傳出蔡英文當局要求廠商“臺面下運作”,繞道西進。殊不知,這種掩耳盜鈴,只為討好選民的兩手策略,毀掉的是臺灣長期的產業政策,使臺灣經濟日漸陷入蕭條。(福建日報記者李向娟)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