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委員”臺邦.撒沙勒(魯凱族)說,此前已有6個“原住民族議會”成立,現在“魯凱族議會”升起“百合族旗”,就代表了魯凱族與“政府”的“準國與國”關系,象征臺灣政治史進入了“新伙伴關系”的里程碑。
霧臺鄉長杜正吉則表示,議會成立后,不但要公告傳統土地領域外,還要推動“原住民”語言。目前學校在這方面不只課程節數不夠,在課程設計、師資培育方面,也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而在歷史、文化上則要爭取解釋原民族的話語權,宗教上要得到該有的尊重。
那么蔡英文的“轉型正義”以及“新伙伴關系”指的是什么呢?原來,蔡英文上任前為爭奪選票,把“轉型正義”當成競選的關鍵。等到當選后,蔡英文繼續以“轉型正義”之名來推行“去蔣化”,追討國民黨黨產,推動“一例一休”等相應改革。
但“轉型正義”乃是一把“雙刃劍”,在其旗號下,“原住民”也提出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要求恢復正義。為此,在去年的8月1日,蔡英文即代表臺當局向“原住民”道歉,并表示要“承認原住民族自然主權”以及“推動原住民族自治”,象征進入“新伙伴關系”。
但現在,蔡英文公布的“原住民”傳統領域,不為接受,他們說過去祖先活動的區域絕不僅于此。至于“新伙伴關系”,“原住民”定義為“準國與國”的關系。因此,《中國時報》評論問道,未來蔡英文還要派遣“大使”至16個部族嗎?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