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部族稱與當局"準國與國"關系】
環球網綜合報道 臺灣“原住民”魯凱族4月3日成立“魯凱族原住民族議會”,升起“百合族旗”,并唱起“別具意義”的“魯凱民族會議族歌”。以行動宣告自己與臺當局是“準國與國”關系。
對此,臺媒《中國時報》4日發表評論表示,對于魯凱族的行動,蔡英文有該如何回應?如果其他“原住民族”都效仿魯凱族,蔡英文做好相關的準備了嗎?民進黨要做“轉型正義”,等于挖了一個洞,自己往里面跳。
魯凱族是臺灣“原住民”16個部族之一,人口大約有1萬3千多人,因地理區隔分出東魯凱、西魯凱及下三社3個亞群,在語言上則有達魯瑪克、大武、好茶、多納、萬山及茂林等6個支系。
儀式3日早上在霧臺部落文化廣場揭幕,會中安排了Vasukubu(祈福)、Palaylai(詠贊)、Puacakena(宣誓)、Vaedrange(畫設傳統領域)、鳴槍、勇士舞及升狼煙等百年來不曾出現的傳統儀式,場面莊嚴肅穆又慎重。
會中還公布了魯凱族的“百合族旗”,下面這張圖便是。旗幟設計者為萬山部落族人金紹華,由紅、黃、綠三色組成,代表希望、愛與和平。旗幟上的百合花及鷹羽圖樣,據稱則代表魯凱族的純潔象征和完整的自然主義。
“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委員”臺邦.撒沙勒(魯凱族)說,此前已有6個“原住民族議會”成立,現在“魯凱族議會”升起“百合族旗”,就代表了魯凱族與“政府”的“準國與國”關系,象征臺灣政治史進入了“新伙伴關系”的里程碑。
霧臺鄉長杜正吉則表示,議會成立后,不但要公告傳統土地領域外,還要推動“原住民”語言。目前學校在這方面不只課程節數不夠,在課程設計、師資培育方面,也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而在歷史、文化上則要爭取解釋原民族的話語權,宗教上要得到該有的尊重。
那么蔡英文的“轉型正義”以及“新伙伴關系”指的是什么呢?原來,蔡英文上任前為爭奪選票,把“轉型正義”當成競選的關鍵。等到當選后,蔡英文繼續以“轉型正義”之名來推行“去蔣化”,追討國民黨黨產,推動“一例一休”等相應改革。
但“轉型正義”乃是一把“雙刃劍”,在其旗號下,“原住民”也提出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要求恢復正義。為此,在去年的8月1日,蔡英文即代表臺當局向“原住民”道歉,并表示要“承認原住民族自然主權”以及“推動原住民族自治”,象征進入“新伙伴關系”。
但現在,蔡英文公布的“原住民”傳統領域,不為接受,他們說過去祖先活動的區域絕不僅于此。至于“新伙伴關系”,“原住民”定義為“準國與國”的關系。因此,《中國時報》評論問道,未來蔡英文還要派遣“大使”至16個部族嗎?
對此,有臺灣網友表示,“民盡黨看這下如何接招,一天到晚搞獨立,還是魯凱族人有種! 可惡民盡黨,把臺灣搞得四分五裂”。
還有網友表示,“一下子又多了十幾個邦交國”,“在一個小島內環游世界將不再是夢想”。
還有網友聯想起此前在網上爆熱的“花蓮國”表示,“看樣子花蓮國,臺東國呼之欲出了,臺北市本來就是天龍國,菜政府應該要付房租了!
但,也有網友比較精通民進黨的“惡劣歷史”,警告魯凱族人,“當年高砂國(2004.06.15),也誤信阿扁誠意, 不料剛建國不到二個時辰,就被強力鎮壓,立即亡國矣!
下一頁:臺少數民族:被蔡英文深深欺騙很難過 還我的檳榔!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