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16位失業青年
社區設了個“成長小組”
葵巷社區做過一個統計,社區里80后(包括90后)的失業青年有16位。
社區書記張碧薇說, “這些失業青年,不少人的生活狀態很單一,睡覺發呆吃飯娛樂。有些人也會學習,但他的學習就是自己看看書,但并不覺得應該還有一個實踐的過程!
張碧薇發現,這個群體的精神狀態很不好,“和上班族的精氣神完全不一樣,有些人日夜顛倒玩游戲,無精打采的,穿著也有點邋遢”。這個群體中,有個別人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父母覺得孩子做自己喜歡的就行,大部分家境普通,領著并不高的退休工資!暗际仟毶优,從小寶貝到大,也不會太強求孩子!
社工張紅美做的是失業管理工作。有些人,覺得失業是件很丟人的事,平時把自己關在家里,很怕鄰里知道,來領失業金時,也會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大熱天也會戴著口罩,簽好字拿到錢馬上走。有些則安于現狀,覺得不工作也沒關系,“賴倒做”,反正好幾年都這樣,父母會養著,習慣了。
同為80后的張碧薇在大學里讀的是應用心理學,召集了幾個有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社工。“做我們社區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心理上給予他們支持,讓他們增加信心,減壓,并在家庭和睦方面努力!边@么一合計,這個“成長小組”就成立了。
睡覺12小時打游戲11小時
這樣的“時間規劃”讓人嚇一跳
課程從10月開始,已經進行了六次。要召集“失業青年”上課并不容易,很多有抵觸,第一次課,只有4個人到場。“有些人不愿意去面對,有些人說對未來沒規劃,有的人對我們不信任!睆埍剔闭f,社工就一次次上門做思想工作,說服他們來試聽,還好,社區里80后社工不少,同齡人交流比較無代溝。慢慢地,課上有了十個人,大家愿意一起談心、聊困惑。
在課上,他們還畫了“時間規劃餅”,把每天的時間安排畫出來,并進行自評和修正!八X12小時、吃飯1小時、打游戲11小時!庇行帮灐笨戳俗屓藝樢惶。“他們說,原來自己每天過得那么單調,不畫出來根本感覺不到。”
在這里,他們用兩個多月的時間思考,寫下了自己的十年規劃:“開一家面包店”、“考財務類證書,有一份穩定工作”、“找一個工資3000元以上的工作……創業開廣告公司”、“獨立,自己生活”。
“雖然現在這個小組活動沒有直接促成某個人找了工作,但大家都愿意去嘗試。成員們從陌生到熟悉,從靦腆不語到自然表達,從不愿意來心理輔導到主動詢問下次活動時間。大家都有了變化!睆埍剔闭f,六次課算是告一段落,他們會繼續跟蹤每個人在職業規劃上的進展,并關注他們的家庭情況,對個體不同的需要,也會給予個性化針對性的支持。
平和寬容地對待這個群體
他們或許有更積極的人生
沒有穩定的工作、處于失業狀態。在浙江大學社會學教授馮鋼看來,當下有不少80后、90后都遭遇了這樣的狀況。
“其實這樣的狀態在國外非常普遍,年輕人沒有穩定的就業,處于一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工作狀態,看上去無所事事。我們這些‘老人’有點不習慣這個狀態,會替他們著急。但是他們自己并不覺得這是個值得著急的狀態。其實他們有時候這里賺一點,那里賺一點,也不是一無所有,生活基本也還可以進行,也不是完全的‘啃老’。”馮鋼說,社區來關注這個群體,做些心理咨詢,調節他們的心理、生活狀態,讓他們即便在這樣的狀態下,也有向上昂揚的勁頭,而不至于頹廢下去!斑@是有意義的,但光靠社區肯定不夠,很難做專業!瘪T鋼說,在國外,有很多非政府組織,有很多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來關注年輕的失業群體。
“當他失業時,工作不穩定時,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瘪T鋼說,比如他們對畫畫、唱歌感興趣,就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學習,這不荒廢時間,而且精神狀態也會比較好,甚至也可以小額貸款,先“透支”,利用這個空閑時間出去旅行!安粌H僅是我們現在比較常見的技術培訓。只學習某一門技術,路太窄了一點。這個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
馮鋼覺得,我們的心態要更平和、寬容,我們的社會要把這種狀態看成一種“常態”,這樣才能更積極去考慮適應這種狀態的各種方式,社會各界才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找辦法來幫助這個群體。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