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一:全臺平均薪資負增長 根據臺灣當局主計部門統計,1990年全臺平均薪資成長率為14.5%,但1999年以來剩不到3%,扣掉通貨膨脹率之后,薪資甚至在2002、2005出現負成長。而今年9到11月,臺灣的通貨膨脹率更以4.4%居亞洲四小龍之冠…… 臺當局前經濟官員分析,勞動報酬占GDP比重下降,營業盈余占GDP比重卻提高,代表臺灣社會“用錢賺錢容易,用勞力賺錢難”。“臺灣今天就是這樣,高附加價值的工作沒那么多,低附加價值的工作都跑出去了。”
困境二:超極資本主義盛行 文章說,貧富差距愈拉愈大,主要是因為超極資本主義盛行全球,愈演愈烈,使得一些手上沒有掌握技術的人,愈來愈窮,成為社會上的弱勢分子。 “過去六年消費者物價增加了5.3%,我們六年來實質薪資只漲了2.9%,你說老百姓怎么感受得到?”世新大學經濟系教授薛琦直言。
困境三:稅賦政策劫貧濟富 根據臺當局財稅資料中心2004年統計顯示,從薪金所課的稅,占綜合稅收75%,臺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孫克難指出,這表示其它的收入來源不是免稅,便是逃漏掉。“故此,雖打著綜合所得稅的名號,但實際上卻是薪資所得稅”,孫克難說,“這些受薪階級所課的稅一毛也跑不掉。”【全文】
|